“藝術要產生意義,就要和現實生活有所聯系,這才是藝術館或者美術館的意義所在。”
——John Idema
14世紀開始,文藝復興的浪潮席卷全球,在直到今日的漫長歲月里,美術館也占據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人們競相參觀藝術作品的空間。
然而視覺藝術的發展并不只存在于展現的雕塑、插畫或者裝置藝術上,美術館本身作為一個載體,也是一個展示空間。
在這個空間里,一樹一花,一光一影,一明一暗,一厚一薄,一虛一實,一動一靜,均是設計師對空間環境的感悟,更是直面靜與光的交融哲學。
“光是一種把空間戲劇化的重要元素。”——安藤忠雄
華潤置地悅里項目將這種對空間的思考帶入更具藝術的生活模式,使美術館不再是冷冰冰單純作為背景的場館,而是一處具有煙火氣息的生活空間。
1.
THICK / THIN
厚與薄的設計哲學
華潤置地悅里項目建筑以清水混凝土和玻璃為主要材質,兩種材質的厚重與薄透對比明顯,打造出現代簡約整潔的建筑主體。
雖然建筑的形態、空間及外觀要符合必要的邏輯,但建筑的體量在景觀面前以空間厚度占據優勢。
景觀設計以及要表達的景觀意境所擔任的角色應該像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它能加速反應,卻在最終的結果里達到干凈純粹的烘托效果。
入口以完全打開的方式將建筑立面完全展示,現代建筑以荒蠻的氣勢一頭扎進群山和森林的懷抱,空氣清澈得有一絲神圣的氣息,仿佛眾神厭棄繁華終遷徙定所于此。
2.
FALSE / TRUE
虛與實的鏡像空間
建筑的清水混凝土原色在夜色的輕撫下,淡淡吟唱著輕柔的光。穿過走廊,后場的景色仿佛被一面鏡反射,有一種遠離塵世的虛幻感。
這虛實不明的不真切感,最后落腳在水池的倒影之上,猶如落入對稱的異度空間。從城市中心信步可達的山水之境,從繁華之處稍卻躲開便可獲得的那份靜謐。
“靜謐與光明之間的對話就交由鏡像來呈現。”
——路易斯康
水池中心的下沉空間冷不丁地將虛實打破,鏡面水依池壁傾瀉而下,潺潺的流水聲將這份虛實之境放大,更顯悠遠之意。
遠處,象征發展腳步的刻度雕刻從水下凸現出來,時間的痕跡被瞬間定格。
3.
ACTIVITIY / INERTIA
動與靜的空間魅力
天朗氣清之時,被框定的天空產生了光和影,后場景觀也被斑駁的影子覆蓋。
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現一個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開的生活核心,它引介著諸如光、風和雨這些自然現象,而他們在城市中正在被人們所忘卻。
活動區在后場深處,四周被高密植物包裹,既保證私密性又有良好的通風遮陽效果。路引采用鍍銅材質,與灰磚墻面相得益彰。兒童活動區域采用波浪形地形設施,也為場地帶來一絲動感。
這動靜之分并非單純襯托所得,而是城市的“鬧靜共生”。在人們少頃可達的地方,與環境和諧共存。
華潤置地悅里項目位于佛山CBD二期發展區域,極具發展潛力。在這樣一個新興的環境中找到一處現代標志性空間,并且通過景觀來賦予建筑新的生活方式特點,將藝術感體現在四周點點滴滴的自然聚攏生成的格調中。
將藝術和生活相融合,寓意著這片文化開始解讀現代文明,這是展示區改革式的創新,更是在進行一場地產界的文藝復興。